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简称“北外法学院”)是一所具有较高声誉的法学院系,成立于2001年,2006年正式组建成立。以下是关于该法学院的详细介绍:
学院概况
北外法学院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是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高校、“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和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北外法学院是我国高等院校中历史悠久、教授语种最多、办学层次齐全的外国语大学之一。
历史沿革
2001年:成立法律系。
2006年:成立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
2006年:获批国际法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0年:获批法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招生方向包括国际法、民商法、知识产权法、国际司法与执法合作及国际与区域安全学。
2012年:入选首批卓越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2016年:取得国际法律与区域治理二级学科博士点。
2018年:取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
2019年:法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设置
北外法学院设有本科法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同时修读英语言文学学位。学院还设有国际法、民商法、知识产权法等多个硕士和博士研究方向。
师资力量
目前,北外法学院共有专职教师2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获得博士学位的有24人,具有出国留学经历的24人。学院常年聘请外籍法学专家和教师6人。
教学特色
北外法学院注重培养具有扎实外语、法律、文化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法律人才。教学内容涵盖法学、外语、国际关系、公共政策等领域,实行双语教学,强化英语学习和涉外法律课程。
国际合作与交流
北外法学院与国内外多个知名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提供丰富的对外交流机会,有助于学生扩展国际视野和语言能力。
就业前景
北外法学院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备较高的竞争力,因为具备双语能力和专业知识,适应了国际化法律职业的要求。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在法学教育方面表现出色,特别是在国际化法律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培养卓越国际化法律人才的重要基地。想象你站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的校园里,四周是绿树成荫的小道和现代化的教学楼。这里不仅是学术的殿堂,更是培养国际化法律人才的摇篮。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资源,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活力的学院,看看它如何塑造未来的法律精英。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的国际化特色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在国际法、区域国别法等领域建立了显著的优势地位。学院充分利用北外的多语种优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正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在这里,你不仅能学习到扎实的法律知识,还能掌握多门外语,成为具备深厚国家情怀、广阔国际视野的法律人才。
学院的教学团队由高学历、高度国际化背景的教师组成。他们中大多数人拥有法学博士学位,超过95%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并且能够胜任双语教学。此外,学院还聘请了国内外监管机构、司法实务部门和跨国律师事务所的资深人士担任兼职授课教师,确保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贴近实际需求。
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与学术交流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院的图书馆藏书丰富,涵盖了各个法律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获取各类学术资料,为学习和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除了图书馆资源,学院还积极组织各类学术交流论坛、国际学术研讨、国际学术参访和欧美知名大学的短期培训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为他们提供了与国际同行交流的机会。例如,学院与中国政法大学合作打造的“英语法学”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就是跨校合作的典范。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学生可以在不同大学之间切换学习,获得更广阔的学术体验。
课程设置与培养方案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的课程设置兼顾了理论与实践,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法律人才。学院的专业必修课包括法学方法论、高级法律写作等,这些课程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专业选修课则涵盖了民商法学、国际法学等多个领域,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合适的方向。
课程研修班的全部课程教学在1.5年内完成,最长学习年限为3年。这种紧凑的课程安排既保证了学习效率,又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深入学习和研究。此外,学院还提供了同等学力申硕阶段,学生可以在完成课程研修班后,通过全国统一水平考试和提交学术期刊论文,申请硕士学位。
跨校联合培养项目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积极开展跨校联合培养项目,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机会。例如,学院与中国政法大学合作打造的“英语法学”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就是跨校合作的典范。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学生可以在不同大学之间切换学习,获得更广阔的学术体验。
此外,学院还与北理工、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合作,开设了西班牙语国际新闻传播、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英语金融学等专业。这些专业在一批次投放,实施跨校培养,将于第三学年集中到对方大学进行学习。对达到培养要求、符合学位授予标准的,由本科招生入学时学籍所在学校,按国家规定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并按照国家文件规定注明联合学士学位及联合培养单位。
小语种专业与区域国别研究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小语种专业在法律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在2025年开设了语种涵盖183个与中国建交国的官方用语,其中小语种招生重点放在了复合型专业设置上。例如,西班牙语(葡语)、马达加斯加语(法语)、瑞典语(欧洲研究)等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多语种沟通能力。
学院还首次招收了格鲁吉亚语本科专业,精准对接“一带一路”中亚能源走廊建设需求。作为高加索地区关键节点国家,格鲁吉亚是欧亚大陆交通要冲与历史文化交汇之地,其官方语言属南高加索语系独特语族。该专业设置将填补国内系统性格鲁吉亚语人才培养空白,通过语言教学与历史文化研究相结合,为我国与中亚地区深化合作储备紧缺人才资源。
综合评价招生与高校专项计划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积极参与综合评价招生和高校专项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多升学机会。在广东省,学院将首次开展综合评价招生,招生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人工智能、临床医学等。此外,学院还根据各省考生报名及初审通过情况,确定高校专项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数,考生可填报专业以所在省份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的学校2025年高校专项计划招生专业为准。
这些招生政策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还体现了学院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学院希望通过这些政策,吸引更多优秀学生加入,共同为培养国际化法律人才贡献力量。
站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的校园里,你仿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