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简称市基金)是根据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于1990年10月30日设立的。其宗旨是根据北京市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发展相应的基础性研究,发现和培养人才,以促进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持续不断地支持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范围涵盖自然科学和与自然科学相交叉的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其相关的环境条件促进活动,支持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发挥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市基金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特别关注新一代信息技术、商业航天、智能交通等领域。
在资助模式上,市基金联合多个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设立了包括海淀联合基金、丰台联合基金、顺义联合基金等多个专项基金,形成了多元化的资助模式。这不仅有助于整合资源,也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多机遇。
市基金的管理和评审制度包括自由申请平等竞争制度、同行专家评审民主裁决制度、回避制度与保密制度、项目管理制度等,制定了一系列基金管理办法,对项目执行过程进行监督与规范。
2025年度的项目资助范围非常广泛,重点项目的资助金额为100万元至500万元不等,而培育项目则提供30万元至50万元的资助,这为有潜力的科技团队提供了较为丰厚的资金支持。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为北京市的基础研究和科技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资金和管理支持北京,这座充满活力的创新之都,正以蓬勃的科研热情推动着科技进步。在众多支持科研的基金中,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简称“市基金”)无疑是最耀眼的一颗星。它不仅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持,更在推动北京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25年度,市基金的第一批和第二批项目申报工作相继启动,吸引了众多科研人员的目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市基金的世界,看看它是如何为北京的科技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北京自然科学基金:科研人员的坚实后盾

市基金作为北京市政府设立的重要科研资助平台,始终致力于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它的存在,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也为北京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市基金不仅资助金额丰厚,而且覆盖领域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前沿科技领域。
在2025年度的申报通知中,市基金明确表示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商业航天、智能交通、集成电路、高端仪器、医学人工智能、创新药物、生物医用材料、医疗机器人等重点方向开展资助工作。这些领域不仅是当前科技发展的热点,也是未来北京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市基金通过精准的资助策略,引导科研资源向关键领域集聚,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2025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联合基金模式亮点纷呈

2025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通知中,市基金创新性地推出了联合基金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扩大了资助范围,还增强了资助力度。市基金联合海淀区人民政府、丰台区人民政府、顺义区人民政府、昌平区人民政府、大兴区人民政府、怀柔区人民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及各区内企业,分别设立了多个联合基金。此外,市基金还联合小米公益基金会设立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小米创新联合基金。
这些联合基金作为市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项目申请需遵照《2025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第一批项目申请须知》,项目评审和管理等按照市基金相关管理办法和合作协议执行。联合基金模式的推出,不仅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为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市基金还特别强调了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联合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知识产权归属于项目承担团队及单位。这一举措充分尊重了科研人员的劳动成果,也为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提供了法律保障。此外,针对市基金-海淀、丰台、顺义、昌平、大兴、北京经开区联合基金资助项目有转化应用前景的项目成果,在同等条件下联合基金出资合作方企业可取得优先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权利。这一政策不仅促进了产学研合作,也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5年度第二批项目申报:聚焦重点项目和交叉融合
在2025年度第二批项目申报通知中,市基金继续聚焦重点项目和交叉融合项目。重点项目主要支持已有较好国际合作基础,在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科学技术人员,形成研究团队,合作开展创新研究。交叉项目则定位于突出学科交叉,支持前沿探索,聚焦问题导向,服务北京发展。
青年重点项目旨在支持青年科技人员在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更大突破。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资助强度原则上不超过100万/项。2025年度计划资助30项左右。这些项目的资助,不仅为青年科技人员提供了资金支持,也为他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
交叉项目则更加注重学科交叉融合,主要支持围绕数学、物理、生命、化学与其他学科开展交叉融合研究。项目实施周期为4年,资助强度根据学科不同有所差异。数学项目资助强度原则上不超过150万元/项,物理、生命、化学项目资助强度原则上不超过300万元/项。数学、物理、化学采用项目下设课题(2-4个)的组织形式。生命项目探索双负责人制组织形式,项目须由两位申请人联合申请(依托单位可以相同或不同),鼓励临床医生和基础研究领域科研人员从临床诊疗实践凝练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实质性优势互补合作研究,为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提供技术、方法或策略的科学支撑。2025年度计划资助20项左右。
这些项目的资助,不仅推动了学科交叉融合,也为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科研诚信与经费管理:确保基金使用高效透明

市基金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始终将科研诚信和经费管理放在首位。市基金明确表示,按照国家及北京市相关规定,对记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的相关被处理人实施联合惩戒。这一举措不仅维护了科研环境的公平公正,也为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提供了保障。
此外,2025年度市基金项目经费全面实行包干制管理,其管理和使用应当按照《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京财科文20232110号)执行。这一政策不仅简化了经费管理流程,也提高了经费使用效率。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作为北京市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平台,始终致力于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2025年度,市基金通过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