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是一个拥有众多企业的城市,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1. 威高集团有限公司:这是威海市的第一大企业,主要涉足医疗器械、药品、房地产和投资等领域。
2. 威海市城市开发投资公司:这家公司在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
3. 威海港集团:作为重要的港口运输企业,威海港集团在港口建设和物流运输方面具有较强实力。
4. 威海城建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在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方面具有较强实力。
5. 威海市供电公司:在电力供应和能源管理方面具有实力。
6. 威海市热力公司:在城市供热方面具有较大影响力。
7. 威海市公交集团有限公司:在城市交通运输方面具有实力。
8. 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在轮胎制造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
9. 三星电子数码打印机有限公司:在打印机、传真机、多功能一体机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方面具有较高市场份额。
10. 贝卡尔特钢帘线有限公司:在橡胶加固用钢帘线和钢丝产品领域具有知名度。
11. 家家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零售和食品行业具有较强市场地位。
12. 威海市麦道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4月17日,注册资本100万元,位于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皇冠街道。
13. 威海佳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4月17日,注册资本5万元,位于威海市荣成市港西镇。
这些企业在各自的领域内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为威海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威海市企业:在变革中崛起,在创新中前行
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威海,企业的发展故事如同这座城市一样,充满了活力与希望。近年来,威海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让众多企业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从传统制造业到新兴产业,从本土企业到外资企业,威海市的企业群体正以多元化的姿态,共同书写着这座城市的发展篇章。

重点工业企业:引领威海制造业的排头兵
威海市重点工业企业名单中,60户企业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威海制造业的发展之路。这些企业规模效益好、发展潜力大、外向化程度高、技术含量高,是威海制造业的排头兵。三角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成山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宏安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不仅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更为威海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角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威海市直属的重点工业企业之一,多年来致力于汽车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产品远销海内外。山东成山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则以其高品质的轮胎产品,赢得了国内外市场的广泛认可。宏安集团有限公司,则在机械制造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水产开发企业:捕捞养殖并举,打造现代化企业
威海市北海水产开发有限公司,是威海市水产品养殖、加工的骨干企业。这家创建于1971年的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集水产品加工、捕捞、池塘养殖、浅海海珍品养殖及出口业务并举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公司拥有滩涂池塘养殖面积6000亩,浅海海珍品养殖水面8000亩,室内养殖、育苗车间40000平方米,储存能力10000吨、500吨的冷藏加工厂各一处,400马力远洋捕捞渔船4对。
北海水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威海市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持。公司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与众多农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制造业优质企业:培育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威海市科技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实施方案》,为威海市制造业优质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方案提出,要聚焦制造业六大产业集群和10条优势产业链,筛选一批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市场份额高的优秀企业开展培育提升。
方案的目标是,到2025年,全市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基本形成,优质企业培育生态更加完善,优质企业带动提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能力和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通过实施育种扶苗工程、资本驱动工程、人才育引工程、数字转型工程、创新提升工程、产业协同工程,推动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增数量、提质量、扩体量。
专精特新企业:加速培育,打造中小企业梯次化成长通道
威海市工信局印发的《威海市加速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为威海市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培育评价创新型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新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0家以上,新培育争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以上;新增专精特新”上市公司5家以上;每年培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各类人才1000人次以上;打造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00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率突破80%;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普遍达到3%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普遍达到70%以上。
围绕加速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方案》提出重点实施6项配套工程,即育种扶苗工程、资本驱动工程、人才育引工程、数字转型工程、创新提升工程、产业协同工程,分别从企业主体、金融支持、智力支撑、发展模式、技术研发、产业协同等方面提出18项具体措施,以新成立的威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加速中心为依托,集汇种子企业、集聚优质资源、集中政策服务、集合各方力量,加快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次化成长通道、全周期服务体系,推动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增数量、提质量、扩体量。
促进企业扩张激励办法:激励引导,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威海市工信局牵头起草的《威海市促进企业扩张激励办法(试行)》,为威海市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办法提出,要按照分类指导、梯次培育”的思路,建立多层次激励政策体系,对不同规模和发展阶段的企业实施分类培育,推动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预期营业收入规模5000亿元的冲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