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地区的企业发展情况可以概括如下:
企业概况
1. 企业数量及分布:
毕节地区的企业数量近年来稳步增长,截至2024年,企业总数已超过10万家,涵盖了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工业领域的企业数量最多,主要集中在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
农业领域企业数量次之,以农产品加工、种植、养殖等为主。
服务业领域企业增长迅速,涉及金融、教育、医疗、旅游等多个细分行业。
企业分布上,毕节市城区企业数量最多,其次是黔西县、大方县等地,这些地区企业规模较大,产业基础较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产和销售网络。
农村地区则以小微企业为主,这些企业以农产品加工、特色种植养殖为主,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 产业结构:
毕节地区的产业结构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服务业快速增长的格局。
农业方面,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
工业方面,以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为主,同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吸引了一批科技型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入驻。
服务业方面,涉及金融、教育、医疗、旅游等多个细分行业,企业数量和规模也在快速增长。
主要企业
1. 轻纺企业:
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园是轻纺产业集群地,汇集了贵州星润弹性织物有限公司、贵州陆海龙腾鞋业有限公司等百余家轻纺企业。
贵州星润弹性织物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制造高档化纤弹性织带、弹性花边织带为主的科技型纺织企业,年产量在1750吨左右,年产值7500余万元。
贵州陆海龙腾鞋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热硫化橡胶鞋,年总产值4000多万,计划达到8000万。
2. 高新技术企业:
贵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贵州柏锐科技有限公司等锂电池生产企业自落户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园以来,发展迅速,产品销往国内外。
贵州贵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由深圳市贵航电子有限公司出资设立,年生产能力达5000万只(套)以上,创造产值超5亿元。
3. 知名企业:
贵州金沙窖酒酒业有限公司、贵州毕节酒厂有限公司、贵州众一金彩黔矿业有限公司、华电毕节热电有限公司、贵州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毕节复烤厂等企业在白酒、能源、烟草等传统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国有企业
毕节市的国有企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家:
毕节市国有资本运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贵州毕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贵州毕节育才集团投资有限公司
毕节市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毕节市农投菌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毕节市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类型
毕节地区常见的公司类型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每种类型的公司在注册资本、税务处理、法律责任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初创企业或小型企业建议选择有限责任公司或个体工商户。
毕节地区的企业在数量和分布上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产业结构多元化,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共同发展。主要企业涵盖了轻纺、高新技术、白酒、能源等多个领域,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在贵州的高原之上,毕节高新区正上演着一幕幕生动的产业故事。这里,机器的轰鸣与工人的笑语交织,勾勒出一片充满活力的经济图景。你或许会好奇,是什么让这片土地如此吸引企业驻足?又是什么让毕节企业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走进毕节,感受这里的产业脉动。
活力轻纺:织就产业新篇章

走进毕节高新区,轻纺产业的蓬勃生机扑面而来。这里汇聚了40余家轻纺服饰企业,从贵州陆海龙腾到可雅内衣,从星美服饰到贵州星润,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承载着对品质与创新的追求。贵州星美服饰有限公司,以其高端针织服饰的设计研发和生产制造,日产量高达3000件,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而贵州星润弹性织物有限公司,则凭借一流的工艺技术和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将一根细纱线织就千万元的大产业,稳稳立足高新区。
轻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毕节高新区全产业链的布局。这里瞄准高端制造,注重科技创新,着力引进相关配套企业,拓展轻纺产业发展空间。政策、人口、资源的三大优势,为轻纺产业的腾飞插上了翅膀。你可能会问,这样的发展速度是如何实现的?答案就在于高新区对企业的悉心呵护和精准服务。从厂房协调到工人招聘,从水电气保障到政策扶持,高新区始终与企业站在一起,共同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承接东纺西移:打造产业新高地

毕节高新区不仅关注现有企业的成长,更积极抢抓“东纺西移”的机遇。通过大力承接东部沿海轻纺服装企业的转移,高新区吸引了众多具备产业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落户。贵州省京福服装有限公司,作为一家集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企业,其内衣、家居服、泳衣等产品主要出口欧盟,年产值稳定在4000万元左右。而贵州腾煜贸易有限公司,则以其专业的服装生产和贸易,展现了毕节在轻纺领域的无限潜力。
这些企业的入驻,不仅提升了毕节轻纺产业的整体水平,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据统计,2024年,毕节全市纺织服装企业共100余户,规上企业17户,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2.79亿元,同比增长11.38%。这样的成绩,离不开毕节市深入实施市场换产业、资源换投资的战略,以及强化产业、科技、人才等要素保障的举措。
政策护航:营造优良营商环境

在毕节,企业的发展始终得到政策的护航。2021年9月,毕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场产业大招商专项行动,各县(市、区)高度重视,快速行动,引进了一批轻纺服装企业入驻工业园区。随着国发20222号、国函202265号文件的出台,毕节市增强了承接产业转移、发展轻纺服装产业的底气。
七星关区更是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们建立良好的企业对接沟通机制,指导企业用好、用活各项优惠政策,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贵州镁金铝业有限公司,自2024年1月入驻毕节高新区以来,年产值便达到了6000万元左右。这得益于园区企业服务中心的积极对接和上门服务,他们协调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设备安装调试,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招聘活动,帮助公司招聘到了一批高素质的员工。
智能制造:引领产业新风尚
在毕节,智能制造正成为产业发展的新风尚。毕节明月工艺美术有限公司,通过积极引入智能制造设备,同时兼顾传统手工制造,走出了一条智能制造与人员扩容双轮驱动的发展道路。公司引进了6台自动喷油机,预计4月底还将引进6台更高端的可编程式机器人自动喷涂机,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依赖手工涂装的生产模式。
这种转变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也降低了生产成本。相较于需要3个月培训期的涂装工,自动喷油机操作员仅需2小时即可完成初步培训,大大缩短了人力准备周期和培训成本。而且,人工效率容易出现波动,而机器效率平稳,能够保障稳定的生产节奏。在产品质量上,手工涂装作业存在质量偏差,机器喷涂则质量稳定。
多元发展:构建产业新生态
毕节高新区的发展,不仅局限于轻纺产业。这里还积极培育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依托新能源资源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一道长通新能源公司,在毕节高新区形成了年产能1.8吉瓦的高效光伏组件生产线,今年一季度完成产值约1.7亿元。
同时,毕节高新区还注重产业链的培育和打造。通过以商招商,引进了浙江一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厦门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国强兴晟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