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北京工业学院的俄文教研组。1960年成立外语教研室,1984年成立外语系,最终在2006年成立外国语学院。
学院现下设多个系和教学部,包括英语系、日语系、德语系、西班牙语系、大学英语教学部、研究生英语教学部、博士生英语教学部和外语培训中心。学院承担着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公共外语教学任务,培养英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
学院设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点。2013年,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立了计算语言学二级学科博士点。
外国语学院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外语人文基础、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学院拥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教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
学院还常年聘请美国、德国、日本、西班牙等国的专家任教,并设有多个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一个充满活力与智慧的地方,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优秀人才的目光。这里,学术氛围浓厚,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为每一位热爱外语、追求卓越的你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魅力的学院,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学院概况: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北京工业学院成立的俄文教研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学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涵盖了英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多个语种,以及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等多个研究方向。学院现设有英语系、日语系、德语系、西班牙语系、大学英语教学部、研究生英语教学部和外语培训中心等多个教学单位,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术研究:前沿探索,引领潮流

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要力量。学院拥有“语言工程与认知计算”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和七个学术研究中心,涵盖了专门用途英语(EAP)教学与研究中心、形式语言学研究中心、英美文学研究中心、德国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日本学研究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尼日利亚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方向。这些研究中心汇聚了国内外顶尖的专家学者,共同开展前沿的学术研究,为学院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师资力量:名师荟萃,群星闪耀

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教授、副教授、博士等高学历教师。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3人,外籍教师10人,其中高级职称46人(含1名外籍人员),博士学历教师49人。学院还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5人,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德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委员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这些优秀的教师们不仅在教学方面经验丰富,而且在学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指导。
招聘计划:广纳贤才,共创未来
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始终致力于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为学院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学院现设有专聘岗位、长聘岗位和预聘岗位等多种岗位类型,涵盖了杰出教授、讲席教授、特聘教授、长聘教授、长聘副教授、准聘教授等不同层次的人才。学院在招聘方面提供了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发展平台,包括科研启动经费、实验办公条件、团队配备、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等方面的支持,以及解决子女入托入学问题的优惠政策,为引进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创新实践:AI赋能,引领未来
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在创新实践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特别是在AI技术赋能留学服务方面。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康苗青将AI技术与留学服务深度融合,打造智能化申请辅助系统,推动留学服务行业向智能化、高效化、普惠化方向发展。她带领团队在首届语言服务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并获得华为开发者证书,并与多家留学机构合作,为二三线城市及县域学生提供普惠留学服务。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
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地方,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优秀人才的目光。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氛围,体验到先进的教学设施,结识优秀的师长和同学,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如果你热爱外语,追求卓越,那么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将是你实现梦想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