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是全市供销合作社的领导机构和市级社社有资产的管理机构。成立于1949年2月22日,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国资委)领导下的全市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组织。其主要职能和任务包括:
1. 研究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负责研究制定全市供销社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指导全系统的改革发展和业务经营活动。
2. 组织协调管理:按照政府授权,对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经营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
3. 宣传贯彻政策: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有关农村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 承担政府委托任务:市社长期接受市政府委托,承担代市政府储备农业生产资料、防汛应急物资、国家及本市重大活动果品供应任务及烟花储运任务。
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在成立75年来,始终秉持为农服务的宗旨,积极融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网络遍布北京城乡。其直属经营单位包括16个经营单位和2所学校,形成了以农资、果品、蜂产品、日化、粮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为主的工商服务业板块,以及文化创意、孵化器、写字楼、旅馆、商场、市场n
近年来,市供销总社大力推进“再改革、快发展,做大做强新型供销社”和集团化发展战略,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逐步形成了覆盖京郊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你有没有想过,在繁华的北京城里,有一群默默无闻却至关重要的身影,他们就是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这个成立于1949年的老牌机构,见证了北京从一个小城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历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故事的地方,看看它如何在北京的经济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一、历史的长河中,供销社的变迁

1949年2月22日,北平市合作社供销总社正式成立,这个名字后来变成了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那时的北京,百废待兴,供销社在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商业秩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计划经济时期,供销社更是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市的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网络,保障了首都的市场供应,服务了城乡居民,促进了农业农村发展。
你可能会好奇,供销社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其实,它的每一步都紧跟时代的步伐。从最初的物资调配,到后来的商品流通,再到现在的综合服务,供销社始终在变化中求生存,在创新中谋发展。比如,在改革开放初期,供销社就积极落实国家统购统销政策,为北京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为农服务,供销社的初心

尽管时代在变,但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为农服务。作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市供销社积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市供销社长期接受市政府委托,承担着代市政府储备农业生产资料、防汛应急物资、国家及本市重大活动果品供应任务及烟花储运任务。这些工作听起来可能有些平凡,但却关系到首都的稳定和发展。比如,在每年的防汛季节,市供销社都会提前储备好防汛物资,确保城市的安全。
三、改革浪潮中,供销社的创新

进入新时代,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更好地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市供销社不断深化改革,聚焦为农服务业和商贸服务及物业经营管理两大主业。
市供销社下辖10个区供销社、83个基层供销社、2家区物资回收公司;直属经营企业10家;领办各类行业专业协会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商业网点近600处,服务网络遍布北京城乡。这些数据背后,是市供销社不断创新和努力的成果。比如,在商业网点方面,市供销社就积极拓展新业态,打造服务首都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
四、合作共赢,供销社的未来
在未来的发展中,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将继续深化改革,按照服务三农”总体部署,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激发全系统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同时,市供销社也将积极与其他地区合作,共同推动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
比如,兴安盟供销合作社与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就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对接,为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还与尼木县党政代表团开展了回访交流活动,深化对口援藏工作。这些合作不仅促进了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的发展,也为其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五、人才支撑,供销社的活力
人才是供销社发展的重要支撑。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一直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比如,市供销社就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人才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同时,市供销社也积极与高校合作,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通过这些举措,市供销社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实力,也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走进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你不仅能看到它的历史底蕴,更能感受到它的创新活力。这个老牌机构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求变,在服务三农”中不断前行。未来,相信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