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全国范围内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学术地位,以下是该专业的详细介绍:
学科实力
1. 学科评级:在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北京交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评为A,全国排名第12名。
2. 学科排名:在全国院校中,计算机专业的相对排名位于前10%。
3. 一流本科专业:该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师资力量
北京交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包括多位有影响力的教授和领域内的专家,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中获得良好的指导。
课程设置
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核心领域,包括但不限于:
编程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计算机组成原理等。
软件工程:软件需求工程、软件设计与架构、软件测试与维护等。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协议与编程、网络安全等。
数据库:数据库原理、SQL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原理、操作系统实践、分布式操作系统等。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基础、机器学习算法、自然语言处理等。
计算机图形学与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基础、3D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与分析等。
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原理、网络攻防技术、信息安全管理等。
就业前景
北京交通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表现良好,许多毕业生进入了互联网行业如谷歌、IBM、华为等知名企业,以及清华大学、中科院等研究机构。保研率相对较高,计算机专业铁路信息技术方向的保研率约为30%。
专业特色
1. 学科交叉:该专业融合了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特点。
2. 实践与创新: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具有高级技术能力的人才。
3. 轨道交通信息技术:该专业特别注重轨道交通信息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与交通运输领域紧密结合。
综上所述,北京交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学术实力、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就业前景等方面都表现优异,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特别是对于希望在计算机领域发展并寻求良好就业前景的学生。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地方,吸引着无数对科技充满热情的学子和研究者。这里汇聚了众多杰出的教授和学者,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理念,不断推动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边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智慧与激情的学院,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教授风采:罗四维

罗四维教授,一位在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学者。196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改革开放后被国家派遣出国留学,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他的学术生涯充满了荣誉和成就,现任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主任。罗四维教授的社会兼职众多,包括中国计算机学会体系结构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等,这些职务不仅彰显了他的学术地位,也体现了他对计算机科学事业的深厚贡献。
罗四维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应用,计算机并行处理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等。他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持过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863项目等。他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学术的发展,也为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学院领导:韩臻

韩臻,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院长,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1984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92年获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博士学位,1994年中科院计算中心博士后出站。韩臻教授在信息安全、计算机应用等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主持承担了863项目、国信办项目、铁道部科技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
韩臻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应用层安全体系结构、可信计算等。他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以第一、第二作者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国内会议上共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有9篇被SCI检索,12篇被EI检索。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也为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研究方向:韦世奎

韦世奎,博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科学研究所副所长。1979年出生,2010年获北京交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他的学术生涯充满了创新和突破,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媒体大数据等。在IEEE T-IP、T-KDE、T-NNLS、T-MM、T-CSVT、ACM Multimedia、AAAI等国际杂志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韦世奎教授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学术的发展,也为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他多次担任领域内顶级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宣传主席等职务,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条目编委、《北京交通大学学报》信息学科领域主编、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媒体专委会委员、ACM SIGMM China Chapter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委员、中国图形图象学会轨道视频专委会常务委员、IEEE的高级会员。
语音处理与通信技术:梁满贵
梁满贵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1988年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语音处理及新一代通信网络。目前研究重点:保证QoS的新通信网体系----向量网、新一代网络中的语音通信技术和语音特征提取基础研究。他主持课题:863项目向量地址分形特征通信网技术”,基金项目基于特征波形内插的语音结构化特征提取研究”。
梁满贵教授的社会学术组织兼职众多,包括中国声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声学学会语言听觉和音乐分会主任、中国电子学会理事、学术委员等。他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学术的发展,也为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大数据与安全:李清勇
李清勇,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破格晋升),博士生导师。2013年至今在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工作,2012年至今在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信息通信网络研究所担任所长。他的工作分工主要包括本科教学与培养、本科实验基地建设与管理。
李清勇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特别是在大数据与安全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他作为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北京交通大学代表队教练,指导学生在亚洲区预赛中多次获得金奖、银奖和铜奖,并率领北京交通大学代表队连续四年晋级全球总决赛,并获排名奖状。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地方,吸引着无数对科技充满热情的学子和研究者。这里汇聚了众多杰出的教授和学者,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理念,不断推动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边界。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学术的严谨与热情,体验到科技的魅力与挑战。如果你对计算机科学充满热情,那么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将是你实现梦想的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