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会科学院(Beiji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简称北京社科院,成立于1978年8月,是隶属于中共北京市委和北京市政府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该机构的前身是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所,1986年1月更名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基本情况
成立时间:1978年8月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33号
现任领导:党组书记唐立军,院长贺亚兰
机构设置:截至2022年12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拥有内设机构29个,市级智库基地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研究方向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北京史:包括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城市发展史、民族史、宗教史、文俗史、生活史等。
2. 中外文流史:涉及历史地理、环境变迁、地名、北京与世界名城历史比较、城市史理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
3. 专门史:以北京史、13世纪以后的中国史(元、明、清、民国)、北京历史地理为重点研究方向。
主要任务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主要任务是研究首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中长期战略规划,以及在改革、发展、实践中遇到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成果与影响
截至2022年12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完成了大量的科研项目和成果发布,包括完成各级科研立项845项,承接横向课题98项,公开出版著作126部,发表论文1500余篇,完成研究报告260篇,提交舆情报告643篇。
发展历史
1978年: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所成立,下设哲学、经济、历史、文艺理论研究室等。
19801981年:增设社会学、法学、国际问题研究室。
1982年:增设城市问题研究室,《城市问题》杂志创刊。
1983年:增设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室。
1995年:成立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致力于打造具有首都特色、首都风格、首都气派的“决策智囊、学术高地、社会智库”,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实施,促进北京“四个中心”功能、提升“四个服务”水平和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贡献力量你有没有想过,在繁华的北京城中,隐藏着一个充满智慧与知识的殿堂?它不是大学校园,也不是政府机构,而是一个专门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神秘地方——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这里汇聚了众多专家学者,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贡献着力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魅力的地方,看看它如何用知识照亮北京的未来。
探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简称北京社科院,成立于1978年,是北京市重要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多年来,它始终坚持“决策智囊、学术高地、宣讲平台、社会智库”的办院定位,为北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北京社科院的研究领域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学、历史、哲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几乎涵盖了所有社会科学的分支。
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众多研究成果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北京通史》和《北京历史地图集》。这两部作品不仅是对北京历史的全面梳理,更是对中华文明的一次深刻解读。它们不仅在国内获得了广泛赞誉,还获得了国家级、省部级等奖励,成为北京社科院的骄傲。
学术交流,碰撞思想火花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积极与国际学术界进行交流合作。2018年,北京社科院与哈佛燕京图书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多家国际知名机构合作,共同举办了“地方志研究的前沿与趋势”国际学术交流会。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地方志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
在这次会议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东亚图书馆中文部负责人程洪以“从国际学术视角看北京史志研究”为题,从概念史的角度出发,比较了国际上对史志的不同理解,探讨了北京史志研究的主要特点。他的演讲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也展示了北京社科院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
服务首都,贡献智慧力量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研究成果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多年来,它始终坚持服务首都的功能定位,为北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例如,北京社科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多家单位,组织40余位专家、学者组成课题组,对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进行了为期半年多的专题研究,形成了《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1-2022)——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这项综合成果。
这份报告不仅为北京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还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可以说,北京社科院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北京市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
人才培养,打造学术高地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不仅注重学术研究,还注重人才培养。多年来,它始终坚持“人才强院”战略,为北京市乃至全国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社会科学人才。例如,北京社科院社会学所作为中国社会学恢复以后成立的最早的社会学研究所以及中国社会学的国家级学术研究机构,40年来,在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方面,在社会学人才培养和推动中国社会学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方面,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北京社科院还积极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开展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项目。例如,2013年10月9日下午,应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邀请,田禾研究员一行到该院进行学术交流。田禾研究员就学术研究怎样发挥社会影响力”做了主题演讲,分享了法学所的国情调研、法治蓝皮书的发展历程、相关研究课题、近年来的社会影响等经验。
展望未来,共创美好明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将继续坚持“决策智囊、学术高地、宣讲平台、社会智库”的办院定位,为北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同时,它还将继续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影响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将成为国内外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中心,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更多的力量。而我们,也将继续关注这个充满魅力的地方,看看它如何用知识照亮北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