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5340-5000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人才培养摇篮,特色专业引领未来”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直属的一所公办高等职业院校,成立于1959年,前身为内务部民政干部学校。1983年,经民政部批准,成立民政管理干部学院。1995年,民政部成立民政部培训中心,与学院合署办公。1997年,中国假肢矫形技术中等专业学校并入学院。2007年,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组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2010年,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核准,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中国假肢矫形培训中心、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整合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并加挂民政部培训中心牌子。

学院主要承担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类高等职业教育、全国民政系统干部职工教育培训、民政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和民政领域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等方面的重要职能。

学院设有多个二级学院,包括儿童教育与发展学院、康复工程学院、生命文化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等,开设了20多个专业,涵盖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康复辅助器具技术、园林技术、公共事务管理、民政服务与管理、现代物业管理、学前教育、康复治疗技术、假肢与矫形器技术、老年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公益慈善事业管理等。

学院现有北京大兴和河北燕郊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906亩,教学实训设施齐全,设备先进,拥有多个实训中心和实训室。学院注重开放式办学,创新实施了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

学院以“求知躬行、德才相彰,崇扬仁爱、服务社会”为校训,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发展战略,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你有没有想过,在北京这座繁华的都市里,隐藏着一所与众不同的大学?它不是那些声名显赫的985、211,却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它就是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一所隶属于民政部的本科层次高等院校,也是我国民政领域第一所本科高等院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所学校,看看它究竟有何不同。

校园风光:宁静与活力的完美融合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拥有两个校区,分别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和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高新区。大兴校区紧邻凤河,简朴低调却又生机勃勃,给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感觉。而燕郊校区则位于燕灵路454号,环境优雅,学术氛围浓厚。

校园内绿树成荫,花草繁茂,各种建筑风格各异,既有现代化的教学楼,也有充满历史气息的办公楼。学校占地面积858.32亩,总建筑面积25.1万平米,拥有160多间专业实训室以及300多家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

办学历史:六十余载的辉煌历程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的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内务部民政干部学校,历经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六十多年的办学积淀,为我国民政事业培养和输送了30余万名技术技能人才和民政干部,累计鉴定民政行业特有工种人才近20万人次,被誉为民政人才的摇篮。

2007年,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的基础上组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开展学历教育。此后,学校不断完善学科专业,以满足社会民生领域快速变化的服务需求。2014年5月,教育部批准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为基础整合民政部教育科研资源设立民政职业大学,这是我国民政领域第一所本科层次高等院校。

专业设置:紧贴社会需求的特色专业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开设了25个社会急需的本专科专业,涵盖了智慧健康养老、护理、社会工作、现代殡葬、学前教育、康复辅助器具技术、婚庆服务与管理等多个领域。其中,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护理、社会工作、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学前教育、康复辅助器具技术、婚庆服务与管理等7个专业被认定为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3个专业(群)入选省部级特色高水平骨干专业(群)。

学校的专业设置紧贴社会需求,特别是现代殡葬管理、康复辅助器具技术、健康管理、社会工作等特色领域,毕业生供不应求。例如,首个婚姻类职业本科开学不久,全国各地多家婚恋机构就主动和学校联系,提前抢订实习实践名额。

师资力量:双师型教师队伍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学校深化“三教”改革,强化政行企校合作,形成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通过推进专任教师、企业工程师、领军技能大师融合发展,打造了一支以行业领军型专业带头人、教授、博士、优秀骨干教师为核心,教学能力强、专业实践能力强、科研创新能力强、社会服务能力强的高素质双师队伍。

学校现有全国技术能手1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1人,民政部技能大师3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5人,北京市教学名师、优秀教师8人,北京市职教名师3人,北京市专业带头人5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4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典范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一直致力于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学校通过引企驻校、引企入教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育人。企业工程师到学校给学生们上课,老师也把课堂开到企业里,给员工做技术培训。校企合作还会一起攻克技术难题,企业也能给老师和学生们带来最前沿的行业信息和资源。

例如,康复工程学院设有康复辅助器具综合育训中心,采用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假肢矫形技术专业毕业生已成为国内假肢矫形技术领域的核心力量,覆盖全国各省份康复辅具配置单位。康复工程学院由此被誉为培养假肢与矫形器技术专业人才的摇篮。

就业前景:广阔的就业空间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2023届就业率为92.92%。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包括民政系统、社会工作、养老服务、社区管理、康复工程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例如,民政职业大学(前身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2024年5月,教育部批准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为基础整合民政部教育科研资源设立民政职业大学,这是我国民政领域第一所本科层次高等院校。学校承担着为民政系统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开展民政干部培训、技能人才继续教育、民政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