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5340-5000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北京理工大学直属的二级单位,承担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任务。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成立的直属第一教研室,即政治教研室,1960年更名为马列主义教研室,2009年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2014年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并于2016年正式独立设置。

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和党的建设五个二级学科。学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有多个研究方向,并积极探索数字思政理论与实践、国企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智慧社会与社会治理等新领域。

学院注重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曾举办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二十几所高校的70名同学参与。此外,学院还定期举办学术沙龙,提升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和写作能力。

在科研方面,学院拥有北京市互动媒体艺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示范点等教学平台。学院现有教职员工47人,其中包括教授7人,副教授13人,讲师21人,拥有多名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教指委委员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等优秀人才。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新时代积极探索创新发展理念,赋能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全过程,致力于打造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新型发展道路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这所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时代使命的学术殿堂,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追求真理的灵魂。它不仅仅是一个学术机构,更是一个思想碰撞、智慧交融的平台,见证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承与发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活力的学院,感受它的温度与力量。

历史底蕴与学术传承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成立的直属第一教研室即政治教研室。从那时起,学院就始终站在思想的前沿,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深厚理论素养的马克思主义者而不懈努力。几代学者的辛勤耕耘,使得学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成为北京市首批重点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软科学科排名稳居全国前10%。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学院对学术研究的执着追求和对人才培养的严格把关。在这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术体系。

人才辈出与师资力量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一支以国家级教学名师为代表、梯队合理、专兼职结合的教研队伍。这支队伍中,既有德高望重的学术带头人,也有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更有默默奉献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他们共同构成了学院强大的师资力量,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李永进,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主要从事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中共党史党建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党的文献》《社会主义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其中多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求是网、光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转载。曾获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秀博士论文、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张虹,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共党史党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等。在《中共党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核心期刊、报纸理论版发表文章多篇,多篇文章获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科学网和学习强国全文转载,出版《见证:中国通”与中国共产党》等专著或参著3部。先后获得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教育部思政课教学展示一等奖、北京市教育系统教书育人先锋”称号、北京理工大学懋恂育人先进个人”等教学奖励和荣誉十余项。

这些优秀的学者不仅在教学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更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们带领学生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招聘计划与人才引进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院的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在积极引进各类人才。学院计划招聘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青年教师、博士后共约9人,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各个方向。

招聘对象包括师德高尚、学术水平高、学术影响力强的学术带头人,创新发展潜力大、在思政课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重要学术成就的学术骨干,以及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有坚定的学术志向和深厚的学术潜力的青年教师和博士后研究人员。

这些岗位条件严格,旨在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加入学院,共同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申请人应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模范践行高等学校教师师德规范。做到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努力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做为学为人的表率。

博士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正在进行中。学院公布了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共14人成功上岸,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5人;思想政治教育4人;党的建设1人,全部为非定向。这些学生将通过严格的考核和培养,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的未来领军人才。

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招生政策非常友好,没有笔试,只有面试。学院还给出了参考书,对于双非考生非常友好。这种政策不仅降低了考生的压力,也使得更多优秀的人才能够进入学院学习。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年博士研究生准考名单公布,共71人通过初审,其中55人英语免考,16人需统一参加英语考试。学院综合考核定在2025年3月20日前,具体时间还需及时关注北京理工大学马院官网。

面试流程包括PPT汇报、抽取专业题、随机发问专业课、抽取英语题等环节。考核内容一般不会超出给定范围,但考生还需要补充新的学术热点,以系统准备,提高上岸可能。英语题专业度高,题目涵盖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