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5340-5000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传承与创新中的城市声音窗口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Beijing Radio, 英文缩写为RBC)成立于1949年2月2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一家国有广播电台。以下是关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详细介绍:

历史背景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是1949年2月2日开始播音的“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在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后,新华总社的军管小组进驻了位于北平西长安街3号的国民党北平广播电台,并于2月2日正式开始播音。

组织架构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目前辖有10个专业广播、北京广播网、1个节目制作中心、14个职能部门以及全资国有注册资本2.74亿的北京广播公司。2010年5月31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与原北京电视台、原北京北广传媒集团整合组建成立了北京广播电视台。

节目和频率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拥有10套开路广播和15套有线调频,每天播音约353个小时,总发射功率为190.5千瓦,覆盖北京地区及华北的部分地区。此外,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还与国内省市级电台以及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和日本等国家的几十家世界主流媒体建立了节目合作交流关系。

重要节目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拥有众多听众喜爱的优秀节目,包括《北京新闻》、《空中笑林》、《新闻2005》、《消费者热线》、《今夜私语时》、《中国歌曲排行榜》、《新闻大视野》、《一路畅通》、《路况信息》和《欢乐正前方》等。

新媒体平台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官方网站为北京广播网(www.rbc.cn),成立于2001年8月22日,集本地新闻、电台音频直播、视频直播、重大宣传报道网络专题、电台活动、节目回放、微信、微博内容聚合为一体。

技术发展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在节目制作、存储、播出、传输等环节已经全部实现数字化。新近改造完工的广播技术楼拥有8个数字化的直播机房和与之相配套的节目制作设备。2004年,北京电台引进了三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音频矩阵,这一矩阵系统的运用可对广播节目的传输和发射进行双向监测,为安全播出提供了有力保障。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服务听众,传播新闻和信息,并在不断发展和改革中逐步提升其技术水平和节目质量。你有没有想过,那些每天在耳边响起的广播节目,背后其实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和情感?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名字,却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和情感。它不仅仅是一个媒体平台,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一个文化的传承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世界,感受它的魅力和温度。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时光的见证者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于1949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广播电台之一。它的历史几乎与新中国同步,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和发展。从最初的黑白广播到现在的彩色广播,从简单的音频节目到丰富的多媒体节目,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始终在不断地创新和进步。

你可能会问,一个广播电台如何能够见证一个时代?其实,答案很简单。广播电台的节目内容,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声音和情感。比如,在改革开放初期,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就推出了许多反映社会变化的节目,这些节目不仅让人们了解了社会的发展,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董浩叔叔:风车握在自己手里

董浩叔叔,这个名字对于很多80后来说,都有着特殊的意义。他不仅仅是一个广播主持人,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董浩叔叔的主持风格幽默风趣,深受观众喜爱。他的那句“风车握在自己手里”,更是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经典。

董浩叔叔的故事,其实是一个关于梦想和坚持的故事。他从小就喜欢画画,还担任过小学美术教师。1977年,他开始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担任播音员,并开始为动画配音。1989年,他转型为央视少儿节目主持人,主持了《天地之间》、《大风车》等节目,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

董浩叔叔的主持风格,深受他的个人经历影响。他曾经在广播节目中讲述过自己的童年故事,说自己在小时候就梦想成为一名播音员。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不断地努力和学习,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曹晴:央视名嘴的美国梦

曹晴,这个名字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是,她曾经是央视的一名主持人,主持过《走近科学》、《聚焦三农》等节目。她的主持风格自然亲切,深受观众喜爱。

曹晴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梦想和选择的故事。她在大学时期学习的是形象设计,但是她对主持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大学毕业后,她进入了中国教育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积累了丰富的主持经验。最终,她进入了央视,成为了无数传媒人梦寐以求的央视主持人。

曹晴并没有满足于在央视的工作。2015年,她遇到了一位比她大二十岁的美国华人,并决定追随他远渡重洋赴美。她辞去了央视的工作,开始了她的美国梦。

在美国,曹晴的生活却并不像她想象中那么美好。她没有自己的收入,连日常用品都得听丈夫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她曾经在美国法庭上控诉丈夫的虐待,但是最终却没有选择离婚。

曹晴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梦想和现实的差距,也让我们看到了选择的重要性。有时候,我们为了追求梦想,需要付出很多代价。但是,我们也需要明白,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才是最重要的。

高剑:磁带里的旧时光

高剑,这个名字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有些陌生。但是,她的故事却深深地打动了无数人。高剑是一名退休工人,她曾经在北京第二热电厂实习,并参加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我的母亲》征文活动。

高剑的征文题目是《瀑布一样的爱》,这篇文章讲述了她与母亲之间的故事。她刚毕业时,工资只有114.2元,母亲让她交50元伙食费,再交50元感恩费,只留下14.2元零花钱。她开始对母亲心生埋怨,甚至怀疑母亲的爱。

文章的结尾却揭晓了答案:母亲将高剑上交的钱悄悄存进活期存折,一年后竟攒下了1200元。在那个年代,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高剑也在这一年的拮据”中,学会了精打细算,改掉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

高剑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母爱的伟大。母爱并非只有温柔的呵护,有时也是一种克制的成全。高剑的这盘磁带,不仅仅是一段录音,更是我们这个年龄群体一段珍贵的回忆。

巾帼健康大讲堂:关爱女性心理健康

女性心理健康,是一个越来越受到关注的话题。2024年12月27日,由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主办、中国妇女杂志社承办的健康中国 母亲行动”巾帼健康大讲堂——喜迎新年心理专场直播活动即将温暖上线!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两位心理健康领域的资深专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家剖析心理健康的关键点,传授调节情绪和管理压力的科学方法,帮助广大女性增强心理韧性,提升幸福感。

汪冰,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学博士,知名杂志心理栏目撰稿人,曾担任中央电视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