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5340-5000

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牧兽医科技创新的国家级研究机构

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简称“牧医所”)成立于1957年8月26日,隶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是国家级综合性畜牧兽医科研机构。该研究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研究方向

牧医所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基因工程技术创新及目的基因研发

2. 农用基因工程猪创制、评价及新品种(系)培育

3. 医用基因工程猪创制、评价及专门化品系培育

4. 家畜体内胚胎发育与生产技术研究

5. 家畜体外胚胎生产与发育机制研究。

科研平台

研究所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包括:

畜禽营养与饲养全国重点实验室

国家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库

农业农村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重点实验室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家禽)重点实验室

饲草种质资源与育种重点实验室。

人才队伍

截至2024年3月,牧医所有在职职工232人,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5人,博士生导师77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4人。

主要成就

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25项

育成了华西牛、广明2号白羽肉鸡、“中苜”系列紫花苜蓿等新品种36个。

研究所定位

牧医所定位为国家级社会公益性畜牧兽医综合科技创新研究机构,以畜禽和牧草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资源研究和品种培育为基础,以生物技术为手段,以营养与饲养技术研究为保障,以生产优质安全畜禽产品为目标,开展动物遗传资源与育种、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等学科的应用基础、应用和开发研究。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多问题,欢迎继续咨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一个听起来有些专业和严肃的名字,但实际上它背后所蕴含的科技力量和对中国畜牧业发展的贡献,却足以让人眼前一亮。想象在北京市的某个角落,有一群科学家正致力于解决畜牧业中的各种难题,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为国家的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这就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的故事。

走进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现代化的实验室和科研楼。这里汇聚了众多优秀的科研人员,他们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推动中国畜牧业的科技进步。研究所的科研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动物遗传资源与育种、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和畜产品质量与安全等多个方面。每一个领域都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而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正致力于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

动物遗传资源与育种是研究所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这里的研究者们通过对畜禽品种的遗传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培育出更多优良品种,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例如,他们通过创制了全球最大、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肉鸭专门化品系资源库,发现了一批具有重大育种价值的基因,开创了肉鸭分子育种新领域。这些成果不仅在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

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是另一个重要的方向。研究所的研究者们通过对畜禽营养需求的研究,开发出更加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提高畜禽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这不仅有助于降低养殖成本,还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例如,他们通过研究畜禽的消化吸收特性,开发出了一系列高效环保的饲料添加剂,这些添加剂能够显著提高畜禽的生长性能,同时减少养殖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

草业科学是研究所的另一个特色领域。研究所的研究者们通过对牧草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技术的研究,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饲料来源。他们培育出了一批适应性强、产量高的牧草品种,这些牧草不仅能够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还能改善生态环境。例如,他们通过研究牧草的根系特性,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牧草种植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显著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对土壤的破坏。

动物医学研究是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研究所的研究者们通过对畜禽疾病的防治研究,为畜禽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他们开发出了一系列高效的疫苗和药物,这些疫苗和药物能够有效预防畜禽疾病的发生,减少养殖损失。例如,他们通过研究畜禽的免疫机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疫苗,这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畜禽疫病的发生,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畜产品质量与安全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研究所的研究者们通过对畜产品质量的检测和评价,为消费者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畜产品。他们开发出了一系列先进的检测技术,这些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畜产品中的各种有害物质,确保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例如,他们通过研究畜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畜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为消费者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畜产品。

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的科研成果不仅在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他们先后牵头成立了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等多个科技创新联盟,这些联盟汇聚了国内外的优秀科研力量,共同推动畜牧业的科技进步。

在科研的同时,研究所也非常重视人才培养。他们通过举办各种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为科研人员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例如,他们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性的畜牧兽医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共同交流最新的科研成果。这些学术交流活动不仅促进了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也为畜牧业的科技进步提供了新的动力。

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也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例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侯水生研究员就长期从事水禽育种与养殖技术研究,他率领团队创制了全球最大、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肉鸭专门化品系资源库,发现了一批具有重大育种价值的基因,培育出4个国审肉鸭新品种,这些成果不仅在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侯水生院士因此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这是研究所专家首次问鼎此项崇高荣誉。

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不仅在科研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也在社会服务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通过开展各种科普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畜牧兽医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例如,他们每年都会举办一次畜牧兽医科普展览,邀请公众参观研究所的科研成果,让公众了解畜牧兽医的最新进展。

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不仅在科研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也在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们与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例如,他们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科研机构合作,共同研究畜禽的遗传育种和疾病防治,这些合作项目不仅推动了畜牧业的科技进步,也为中国畜牧业的国际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