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也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它位于北纬39度56分、东经116度20分,地处华北平原的北部,东面与天津市毗连,其余均与河北省相邻。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三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众多名胜古迹。北京也是全球首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将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在教育资源方面,北京拥有多所高等教育机构,2024年全年新增造林绿化676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4.95%,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9.84%。
总的来说,北京不仅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也是一座充满历史底蕴和现代活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北京政府推动交通一体化,大厂进京公交线开通,京秦高速西延工程启动
清晨的阳光洒在北京城,一条崭新的外埠进京公交线正式投入运营,连接河北大厂与北京地铁6号线潞城站。这条线路的开通,不仅是北京政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对跨区域通勤人员的巨大福音。每天18个班次,20分钟的发车间隔,让5万多名大厂居民享受到了更加便捷、经济的进京通勤体验。
大厂进京公交线:连接两地,共促发展

2025年5月8日,北京首条外埠进京公交班线正式开通,这条线路起自河北大厂,终点为北京地铁6号线潞城站,中途设12个停靠站。北京政府联合廊坊市、大厂县及通州区相关部门,以需求为导向,以便民为宗旨,推动这条线路的开通。这不仅提升了跨区域进京通勤效率,还增强了毗邻地区人员的互通互动,对打造环京通勤圈、推动通州和北三县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厂进京公交线的开通,是大厂县域公交与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无缝衔接的典范。线路共辐射周边16个小区,服务人群达5万余人。乘客可享受与大厂县域公交同等优惠政策,单一票制的设计也让出行更加经济实惠。这条线路的开通,是大厂居民进京通勤的福音,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的又一便民举措。
京秦高速西延:构建高效交通网络

除了大厂进京公交线的开通,北京政府还在积极推进京秦高速公路西延工程。这条高速公路的西延部分,将使京秦高速的起点进一步向北京市区延伸,对于需要通行京秦高速的廊坊北三县跨省通勤族来说,将是一个利好消息。京秦高速西延工程预计2028年建成,届时将极大地方便北三县居民的早晚高峰通勤,同时也能有效缓解其他道路的交通压力。
京秦高速西延工程是2025年北京交通综治计划中的重要内容。根据北京市有关部门此前披露的项目规划,这条道路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北京的城市交通网络,提升区域间的互联互通水平。除了京秦高速西延,北京今年重点推进的多个公路、城市道路项目同样利好北三县。例如,规划与燕郊对接的姚家园路东延项目,位于北京市东部,向西与首都机场第二通道及现况姚家园路相接,向东跨温榆河后与潞苑北大街共线,经东六环过宋梁路后转向东北至市界与河北省燕郊镇神威北路相接,道路全长约17.5公里。姚家园路东延是副中心骨干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衔接北京中心城与副中心及北三县的一条快速通道。
城市副中心绿色出行:构建便捷交通体系

北京政府不仅在高速公路建设上发力,还在城市副中心的绿色出行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目前,城市副中心绿色出行比例已达74.5%。至2025年,城市副中心慢行系统里程将突破1500公里,形成行政办公区、老城地区、文旅区、运河商务区、城市绿心等区域连片成网的交通体系,构建绿色、畅通、便捷、舒适的慢行系统交通网络。
城市副中心重点提升老城地区58.5平方公里慢行系统出行环境,以区域为单元开展改造工作,采取一路一策的方式,织密织细城市道路慢行系统交通网。通过完善自行车道专用线、增设隔离实现机非分离、路网建设同步实施慢行系统建设、规范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放秩序等举措,营造安全连续、舒适便捷的慢行出行环境。目前,已完成36条城市道路慢行系统改造约38公里,打造永顺示范区及梨园地区、文旅区周边慢行系统示范区。十四五期间,城市副中心绿道长度将达到600公里,形成160公里生态滨水岸线,启动温榆河、小中河、减河、北运河等17处互通节点的研究改造,通过局部改造融入部分交通功能,实现水、路、绿三网区域微循环,助力分流城市道路超负荷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量,缓解交通压力。
交通管制:保障赛事顺利进行
虽然北京政府在交通建设上不断努力,但在某些特殊时期,仍需对部分道路进行临时交通管制。例如,2025年5月11日,北京花马赛事将在大兴举行,比赛期间将对部分道路分时、分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为确保比赛活动顺利进行,确保赛事交通安全顺畅,根据《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有关规定,比赛期间将对部分道路分时、分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
比赛路线起点为魏庄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