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简称市人力社保局)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的组成部门,负责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市人力社保局设立了30个内设机构,机关行政编制为255名。2018年11月,市人力社保局的公务员管理职责划入市委组织部,对外加挂市公务员局牌子。
北京市社会保障
北京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五险一金,涵盖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含生育)和住房公积金。具体缴费比例如下:
基本养老保险:单位16%,个人8%
失业保险:单位0.5%,个人0.5%
医疗保险(含生育):单位9.8%,个人2%加3元
工伤保险:单位根据不同行业风险等级从0.2%1.9%,个人无需缴纳。
北京市还推出了多项社会保障改革措施,如推动企业年金扩面发展、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提升社保经办服务便捷性等。此外,北京市正在启动第三代社保卡的换发工作,覆盖多个区县的在职职工。
北京市就业政策
北京市在就业方面推出了多项政策,旨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这些政策包括:
一次性扩岗补助:鼓励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每招用一人,企业可领取1000元的一次性扩岗补助,该政策将持续至2025年12月31日。
税收优惠: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失业半年人员、脱贫人口、应届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以及招用这些群体的企业,依法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给予税收优惠。
金融助企:对吸纳就业人数多、稳岗效果好且用工规范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最高贷款额度可达3000万元。
此外,北京市还实施了就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进“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优化“家门口”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全年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不少于2000场。
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薪酬状况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定期发布人力资源市场薪酬状况报告。根据最新的报告,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薪酬水平保持平稳态势,多数重点产业月平均薪酬中位值环比保持微幅增长。其中,智能/高端制造、数字经济、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的薪酬中位值分别为13299元/月、14929元/月、14297元/月。2025年一季度的报告显示,集成电路、金融、数字经济产业的薪酬中位值位列前三,分别为16403元/月、15523元/月、15322元/月。
以上信息希望对您了解北京市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情况有所帮助。你有没有想过,在繁华的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服务是如何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为无数企业和个人提供着不可或缺的支持?2023年4月27日,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市经信局、市商务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这份共8方面28条举措的政策文件,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吹拂着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创新发展之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行业,看看它如何在北京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中绽放光彩。

梯度培育体系: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生态”
北京市深知,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因此,在《行动计划》中,北京市明确提出要构建梯度培育体系,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生态”。这意味着,北京市将不再仅仅关注那些大型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而是要全面覆盖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为它们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具体来说,北京市将开展“专精特新”遴选培育,培育形成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这些企业将在北京市的政策扶持下,逐渐成长壮大,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同时,北京市还将依托市区级服务包”机制,提供“一企一策”精准服务,让每一家企业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到2025年,北京市计划重点培育形成2家左右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20家左右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以及3家左右注册用户数量超过1亿人的网络招聘企业。这些企业将成为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支柱力量,引领行业发展。
融合创新: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北京市不仅关注人力资源服务业内部的创新发展,更注重将其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行业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这种融合创新的思路,将为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具体来说,北京市将重点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两区”建设重点项目、本市重点发展的行业领域,持续提供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人才信息对接和供需匹配服务。这些服务将帮助企业找到所需的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同时,北京市还将对行业数字化能力提升、开展对外贸易提供专项支持。这意味着,北京市将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拓展国际市场。
集聚创新:高标准建设国家、市、区三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体系
为了更好地集聚创新资源,北京市将高标准建设国家、市、区三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体系。这些产业园将成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集聚发展的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
到2025年,北京市计划建成5至10家国家级和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这些产业园将优化人力服务产业园区位布局,有序盘活闲置土地和空间资源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对于符合条件的改造利用老旧厂房、低效楼宇等存量空间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项目,北京市还将给予资金支持。
数字创新:强化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在数字化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化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北京市深知这一点,因此,《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强化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形成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同时,北京市还将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数字创新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北京市将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政策支持: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保驾护航
为了更好地推动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北京市还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这些政策将涵盖企业培育、人才引进、科技创新、市场拓展等多个方面,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保驾护航。
例如,北京市将加大猎头机构引才奖励力度,鼓励猎头机构从国(境)外为本市用人单位选聘人才。对于符合条件的猎头机构和用人单位,北京市将分别按照猎头服务费50%、单笔奖励资金不超过50万元人民币的标准获得奖励。
此外,北京市还将对专精特新”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在北交所挂牌上市给予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可获得不超过300万元的市级上市资金补贴。这些政策将有效推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做大做强,提升行业竞争力。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在《行动计划》的指引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梯度培育体系构建完成,融合创新取得突破,产业园体系初具规模,数字创新蓬勃发展,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未来,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将继续保持创新发展态势,为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