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5340-5000

快递企业信用,快递企业信用体系构建与监管措施概览

你有没有想过,每天收到的快递背后,隐藏着一个庞大的信用体系?这个体系就像快递行业的“身份证”,记录着每家企业的信用状况,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也塑造着整个行业的未来。近年来,快递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层出不穷。从巨头之间的激烈竞争到普通消费者的投诉无门,快递企业信用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快递企业信用:从无到有的蜕变

快递行业的发展历程,也是信用体系逐渐完善的历程。早在2006年,交通运输部就建立了公路建设市场信用评价制度,开启了快递行业信用评价的先河。经过近20年的实践和探索,交通运输部已经形成了覆盖公路建设市场、水运建设市场、道路运输市场、水路运输市场、通用航空企业、快递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截至目前,已经建立了970多万个经营业户,3200多万名从业人员的一户式信用档案。这些档案广泛应用于各地区、各领域,成为监管的重要依据。在推动分级分类监管工作中,交通运输部提高“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信用关联度,支持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将守信激励优惠待遇、信用应用场景等纳入分级分类监管,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和风险,为守信企业减负松绑。

快递业信用管理:规范与引导并行

《快递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标志着快递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部办法明确了快递业信用信息的采集、评定、应用和监督管理等适用范围,为快递企业信用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快递业信用管理应当遵循标准统一、分级分类、动态调整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在全国依法推进快递业信用体系建设,省级及省级以下邮政管理部门在本辖区依法推进快递业信用体系建设。

快递业信用管理以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为主要对象,建立唯一信用档案进行信用评定和管理。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的加盟企业、分支机构由所在地邮政管理部门实施管理。邮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与发展改革、公安、交通运输、商务、人民银行、海关、税务、工商、质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和司法机关的沟通协作,逐步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健全和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快递企业信用:海宁的实践与探索

海宁市邮政快递业信用体系建设走在前列,其五星评价红黑榜制度成为行业标杆。2025年1月,海宁市发布了首期邮政快递企业五星评价红黑榜,对A类企业(省级分拨中心)、B类企业(综合性企业)、C类企业(网点类企业)进行综合评价。

在A类企业中,浙江韵达创海分拨和浙江中通立通分拨均获得优秀评价。B类企业中,海宁圆通公司和海宁申通公司上榜红榜,而京东海宁和极兔海昌分公司则上榜黑榜。C类企业中,UPS泛远海宁分公司上榜红榜,而菜鸟速递海宁则上榜黑榜,成为本月重点整顿企业。

2025年3月,海宁市发布了第二期邮政快递企业五星评价红黑榜。A类企业中,浙江韵达创海分拨和浙江中通立通分拨依然保持优秀评价。B类企业中,海宁圆通公司(马桥街道)和海宁中通陆歌公司(长安镇)上榜红榜,而海宁中通奇通公司(许村镇)和京东海宁则上榜黑榜。C类企业中,UPS泛远海宁分公司依然上榜红榜,而兔喜海宁则上榜黑榜。

通过这些评价,海宁市邮政快递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快递企业信用:诚信是发展的基石

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诚信的支撑。诚信是快递企业发展的基石,也是立身之本。近年来,快递行业内部问题不断爆发,如顺丰与菜鸟大战、京东与天天快递、百世快递终止合作等,这些事件不仅违背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国家邮政局网站发布关于支持民营快递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完善快递业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立实施快递行业失信主体黑名单”制度,强化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激发中小快递企业活力,有助于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对于提振民营快递企业发展信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快递企业应当加强信用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对分支机构和从业人员的信用管理与考核,不断提升企业信用水平。快递行业协会应当引导和督促会员单位加强行业自律,通过行业公约等倡导信用建设,引导企业诚信经营。

快递企业信用:未来展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