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企业信用:构建诚信基石,共筑市场繁荣

在陕西省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企业信用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政府到企业,从行业协会到社会公众,各方都在积极行动,共同构建一个以诚信为基石的市场环境。陕西省企业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为陕西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政策引领,信用建设迈入新阶段

陕西省政府高度重视企业信用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企业信用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2017年6月1日,《陕西省企业信用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标志着陕西省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该办法明确了企业信用监督管理的原则、职责分工和具体措施,为企业信用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根据《办法》,企业信用监督管理活动应当遵循合法、客观、公开、公正的原则。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领导,将信用体系建设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统筹推进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和应用,完善、落实信用协同监管和联合奖惩制度。这些政策措施为企业信用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信用评价,企业发展的“试金石”

企业信用评价是衡量企业信用状况的重要手段。陕西省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办法为企业信用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该办法,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是在企业经营状况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计算和分析,对企业的基本情况、经营管理能力、经营效益、发展前景等各方面状况进行评定和预测,从而确定企业的信用级别。
陕西省企业综合信用等级评价管理细则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综合信用等级评价活动。该细则规定,企业综合信用等级评价由社会信用服务机构(评估机构)按照全省统一的标准和业务规范,全面采集、调查、核实企业信用信息,从企业的基本信用素质(基础信用度)、信用保障能力(商务信用度)、信用行为记录(社会信用度)等方面,综合分析评定企业信用等级。
企业综合信用等级评价结果分为三等九级,有效期为一年,是各级政府部门建立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实施信用协同监管的重要参考。在政府资金安排使用、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公共资源交易、重大项目招投标、企业投融资服务等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经济活动中,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结果作为配置公共资源的重要决策依据。
三、行业协会,推动行业自律与诚信建设
陕西省企业信用协会在企业信用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协会成立21年来,积极开展企业信用研究和企业信用服务工作,在企业信用建设、企业信用管理、企业经营风险防范、企业信用评价、信用产品应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协会通过不断探索信用管理对企业的保障作用,让企业在信用建设中收获红利。企业信用意识不断提升,信用环境持续改善,为企业发展构建起牢固的安全屏障。协会还倡导行业自律,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2024年,协会将发起新的行业自律公约,强化日常信用自律行为,增进企业信用承诺意识,签署信用承诺书,加深企业对信用的认识和诚信建设理念。
四、信用产品,助力企业规避市场风险
陕西信用网是陕西省企业信用建设与管理的平台,由陕西省企业信用协会创建。该平台的主要功能是陕西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系统,通过此系统可查询陕西境内所有入库企业的信用信息,包括企业的基本信息、信贷信息、信用等级信息、行业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国资绩效考评信息等良好或不良记录。
陕西信用网的建设,有效解决了企业之间信用信息不对称、信用信息不全、查询不便等问题,帮助企业规避市场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力。目前,该系统已采集了全省2000多户企业的信用信息,为企业经贸合作提供了便利。
五、红黑名单,赏罚并举增强企业诚信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了《违法失信企业黑名单》管理制度,要求建立健全违法失信企业黑名单管理机制,归集整合违法失信企业黑名单信息并依法进行公示。根据《陕西省企业信用监督管理办法》,企业被列入红名单需要在连续三年无不良信用记录的基础上,满足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或者表彰奖励,综合信用等级达到A级以上等条件之一。
一旦列入红名单,各级行政机关和行使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将在实施政府优惠政策中,优先考虑诚信企业,加大扶持力度;金融机构、商业销售机构等市场服务机构在经营服务活动中,对诚信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优惠或便利。黑名单方面,企业出现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假劣药品、伪劣产品,未依法纳税,以及商业欺诈、虚假广告宣传等失信行为则会被列入名单。
一旦进入黑名单,企业取得政府资金支持、参加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活动等均会被限制。红黑名单制度的实施,有效增强了企业的诚信意识,营造了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
陕西省企业信用建设正逐步走向成熟,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为企业信用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未来,陕西省将继续完善企业信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