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港航产业的信用革命
想象你站在厦门港的码头边,看着一艘艘巨轮缓缓驶入,满载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这些货物背后,是庞大的港航产业链,而这条产业链的健康运转,离不开一个强大的信用体系。厦门,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正在引领一场关于港口企业信用的革命,让信用成为推动港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信用+大数据+金融:港航产业的绿色转型

厦门港航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驱动。随着航运业和港口业的迅速发展,港航产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厦门港口管理局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将港航信用体系建设作为解决行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抓手。
厦门港口管理局依托厦门市信易贷平台,创新搭建了符合港航企业经营实际的预授信模型。通过信用大数据金融的深度融合,大幅提高了港航产业链关联企业贷款的可得性。这一举措,不仅推动了信用精准、高效服务实体经济,也为港航产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港航信易贷3.0:专属金融产品的创新突破

2024年以来,厦门港口管理局在福建省交通厅和厦门市信用办的指导下,创新建立了第三方公益性信用评价体系,探索了信用数据赋能企业发展新路径。根据港航企业发展的新问题,创新推出了港航信易贷3.0专属金融产品。
港航信易贷3.0具有融资授信区域更广、金额显著提高、用途更为多元、预授信额度测算线上实时化、产品覆盖整个产业链等突出特点。这一产品有效解决了港航龙头企业、大型企业、港航产业链发展中存在的船舶管理流动性强、船舶大型化、港航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融资额度需求剧增及金融机构融资风险较高等棘手问题。
信用监管:打造诚实守信的营商环境

厦门港口管理局不仅注重信用金融产品的创新,还持续深化信用体系建设,提升惠民便企服务质效。他们完善了港航领域事前信用核查和信用承诺、事中信用评价和分级分类、事后信用奖惩和信用修复的全链条信用管理体系。
修订《厦门港航生产经营人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完善行业信用评价管理规范和评价标准,开展港航信用综合评价,强化信用评价结果共享运用。全力打造诚实守信的营商环境,让信用成为金融风险防控的地基。
跨部门合作:信用信息的联通结合
厦门港口管理局注重信用信息的联通结合性,聚合跨部门信用数据,助力企业融资增幅扩面。依托港口企业信用平台,引入海事局、船级社等机构的行业管理数据,推进港航信用信息共享应用,升级创设港航信易贷3.0金融产品。
港口、海事、船检三部门合作,通过融合跨部门多维信用数据源,大幅提高企业信用画像精准度。为融资准入、融资后管理、供需精准撮合及风险管控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和支持。金融机构由此提高融资授信额度,中行厦门市分行的船舶抵押贷,产品单船授信额度由港航信易贷2.0版的5000万元提升至8000万元-1亿元,最高授信额度可达5亿元;邮储银行厦门分行也将融资额度提升至1亿元。
山东港口:信用建设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山东港口,信用建设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主义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自身信用体系。加强信用文化建设,在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形成了客户至上、服务至上、诚实守信的诚信文化。
深化信用信息共享与应用,建立健全信用数据保护机制,确保技术应用符合标准规范。加强合规体系建设和完善内部信用监管机制,通过AAA级信用审核,筑牢合法合规底线和诚信经营基石。
山东港口将携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积极构建数字时代的信用新生态,以信用建设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推动三大建设、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新国企提供坚强支撑。
常熟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信用评分新标准 诚信港口新成效
在常熟市,信用评分新标准的实施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常熟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组织开展了对常熟市范围内的116家内河港口企业的2024年度港口信用评定工作。信用评定等级由原来的AAA级、AA级、A级和B级变化为AA级、A级、B级和D级;评分细则中,关于安全、环保方面的计分内容提高了一定的分值。
通过信用评分新标准的不断推广和应用,诚信港口建设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这些举措和成效,提升了港口企业的信用意识和诚信水平,为常熟市港航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蚌埠水运事业:以信用评价为抓手 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蚌埠,市地方海事中心召开了2024年度港口经营人信用评价工作会议。会议强调,信用评级事关长远发展,各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