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在企业信用信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的数据,安徽省的企业信用指数在2025年1月和2月连续两个月位居全国第一。自2024年以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强化信用建设,包括开展深化信用提升行动和“信用助企行”系列活动,推行信用承诺制,覆盖登记注册、行政审批、信用修复等场n
此外,安徽省还联合金融机构推出了“皖质贷”产品,以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授信总额达82.4亿元。安徽省强化了涉企信用信息的整合,实现了市场监管领域行政许可、抽查检查、行政处罚等信息的“一网归集”,累计归集各类涉企信用信息2.74亿条。
安徽省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由安徽省工商局主办,是安徽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和企业年报公示的唯一官网。该系统提供全国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填报、公示和查询服务。
通过这些措施和系统的支持,安徽省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政府、金融机构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企业信用和经营风险的评估依据 企业信用信息安徽:信用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
在广袤的江淮大地上,安徽省正以信用建设为抓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信用指数连续两个月位居全国第一,这不仅是安徽企业实力的体现,更是安徽信用建设的成果。从政策制定到执行落实,从部门协同到全民参与,安徽正努力打造“信用安徽”亮丽名片,让信用成为安徽高质量发展的硬名片。
信用指数领跑全国

2025年1月和2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中国企业信用指数,安徽省企业信用指数连续两个月位居全国第一。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辛勤努力。自去年以来,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强化信用建设,开展深化信用提升助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和信用助企行”系列活动。通过这些举措,安徽的企业信用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信用承诺制惠及万企

安徽省推行信用承诺制,覆盖登记注册、行政审批、信用修复等场景,累计惠及50.4万户经营主体。这种制度通过信用承诺,引导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提升企业信用意识。例如,在食品、产品质量、特种设备等各业务领域应用信用承诺制,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合规经营水平,还增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皖质贷助力企业融资

针对企业融资难题,安徽省联合金融机构推出皖质贷”产品,授信总额达82.4亿元。这一产品通过信用评估,为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例如,黄山市推出30项联合激励措施,让守信企业享受金融、税收等政策红利,进一步激发了企业的活力。
信用修复重塑企业信用
安徽省健全信用修复管理机制,拓展修复类型,建立线上线下”告知提醒”联动服务”等信用修复一件事”办理体系,帮助10.2万户经营主体重塑信用。例如,六安市建立无事不扰白名单”,让诚信成为企业发展的通行证”。通过这些措施,失信企业有机会通过信用修复,重新获得市场认可。
信用风险管理护航企业
安徽省全面推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对全省250万户企业实现信用风险画像”。在生态环境、粮食经营、国防动员等领域,建立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共享共用企业信用风险信息和分类结果,着力营造无事不扰”的监管环境。例如,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领域,对承诺获证企业实施动态监管,36户失信企业被撤销许可,有效维护了市场秩序。
信用建设全民参与
安徽围绕信用指数提升,从政策制定到执行落实,从部门协同到全民参与,凝聚各方力量。例如,安徽在全国率先发布《经营主体信用合规建设指南》省级标准,构建通用专业”信用合规制度体系;通过开展示范培育,将212户大中型企业打造成信用合规标杆。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企业的信用水平,还增强了全社会的信用意识。
信用修复服务优化
安徽省优化信用修复服务,全面推行三书同达”机制和打铃提醒”制度,推动应修尽修”。建立1224个信用修复驿站”,开展五进”服务活动。通过部门联动,25.7万条信用信息实现一键修复,企业负担显著减轻。例如,县市场监管局以开展信用法规专题宣讲和送法进企业”等活动为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市场主体的信用培育,建立市场主体诚信教育常态化机制,助力企业重塑信用。
信用金融产品创新
安徽省创新实施信用金融产品,为391家企业授信82.4亿元。例如,安徽通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蚌埠市燕南路1268号智能终端产业园A栋的企业,都通过信用金融产品获得了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这些产品的推出,不仅缓解了企业的融资难题,还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信用建设成果显著
安徽省企业信用指数的连续领跑,不仅体现了安徽企业的实力,更展示了安徽信用建设的成果。从信用承诺制到信用修复,从信用风险管理到信用金融产品,安徽在信用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企业的信用水平,还促进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在安徽,信用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通行证,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名片。未来,安徽将继续深化信用建设,让信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